花卉植物出现萎蔫现象,这是养花者最头痛的问题,造成萎蔫的原因很多,如缺水、缺肥、缺少光照、温度不适应,对土壤中所含酸碱度不适应、施化肥过量、感染了病毒、遭到了虫害受到空气有毒气体的损害等等,情况十分复杂,不过,大多数是由于水分不够造成的。那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家庭养花浇水的注意事项。 一、由于空气过于干燥而造成的萎蔫,弥补的办法是对花卉周围的地面,叶面每天喷水2—3次。 二、由于盆土缺水,常常是由于养花者每次浇水的量太少,只把盆土表面浇潮就以为够了,结果是花卉的根部吸收不到水分,这是花卉浇水的大忌,养花者称之为“浇半截水”,这样时间长了,花卉自然要因为得不着水分而萎蔫。 补救的办法,当然是对盆土进行浇水,但这里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这时对盆土浇水只能逐渐增加浇水量,不可猛然一下子浇得太多,这是因为当花卉植株萎蔫时,它的根毛已经萎缩,丧失了吸水的功能。同时,萎蔫已使细胞失水,若供应水分骤然过多,会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发生质壁分离,所以植物在干旱之后,猛然吸入大量的水分时,也会导致死亡。
室内绿化是指建筑物内部空间(不论是敞开的或封闭的)的绿化。室内绿化是室内装饰美化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对此都很重视。 中国一些城市如广州、桂林、南宁的公共建筑,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室内绿化。 进行室内绿化五个条件: 1、室内要有充足的光照。室内绿化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可以利用窗的侧射光或透过玻璃顶棚的直射光,也可以利用发光装置,增加光照强度并延长光照时间。 2、室内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通风良好。 3、室内绿化讲究布局,形式多样。可与室外绿化相互渗透,可种植树木花草、也可设置山石、水池、喷泉及其他园林建筑小品,甚至具有园林的意境。 4、室内绿化的植物品种多选用热带、亚热带常绿、较能耐阴的观叶植物。 5、室内栽培形式可在窗下设置花池花槽,直接把花木栽在无土壤基质里。
养花是许多中老年朋友的爱好,它能修身养性,调养身心,活动筋骨,即能锻炼,又能消磨时光,还能美化居家环境。好多养花爱好者还能讲出许多种花养花经验呢。 春天来了,又是种花的好季节。但是最近的天气变化非常大,气温上下波动也是相当大的,实在是让爱好养花人忧心。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长期在室内栽种的盆花也会娇生惯养,此时一但照顾不周,保护一个冬季的功夫,将前功尽弃了,这时护花、养花要格外小心。 一、不要过早将盆花移出室外 春季天气多变,所以像人宜“春捂”一样,不要过早将盆花移出室外,以免冷风直接侵袭花卉造成损害。盆花出室时间一般以清明至立夏为宜。出室后盆花应放在背风向阳处,如遇恶劣天气,应及时将盆花暂时搬回室内。 二、及时修剪病枯枝 将盆花的病枝、枯枝及多余的侧枝全部修剪掉,促进植株旺盛生长,还能使其保持外形美观。 三、适量浇水 开始复苏或萌芽的花卉,需适量浇水,但不可过多,保持盆土见干见湿即可,浇水太多易使枝叶徒长,影响开花结果,甚至导致烂根。由于春天干燥多风,应经常向叶面喷水。 春天风大,这时的花草正在生长,花比任何时候消耗的水份都要多,有些过冬花木中含的水份不足,尤其是新插成活的花很容易被风吹的脱水而枯死,搬出室外的花盆最好放置在背风处,别认风直接吹在花盆上。搬出户外的花要先浇透一遍清水,搬回前,观察各盆水份情况,可再补浇一些水。 四、不要施浓肥 春季施肥量应由少到多,一般每隔10~15天施一次充分腐熟的稀薄液肥。千万不可施浓肥,以免伤害幼根或将花卉“烧死”。施肥后及时浇水和松土。 五、换盆 为促进花卉生长发育,应在春季进行换盆、增土和施基肥。换盆多在早春各种花卉进入旺盛生长期前进行。换完盆浇足水后,先将花盆摆放在不受强光直晒的地方缓苗,待恢复长势后,再移到合适的地方。
盆花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对于同一盆花来说,如果能够按照植物的各个生长时期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就能够使植物尽最大能力发挥它们的特性,生长良好。如管理措施不当,或者对各项措施一知半解,就难培育成好的盆花。 对于花卉栽培者来说,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都是非常熟悉的,但对于一些似乎细枝末节的问题,如间盆、断根、清理、拔草、大小分级及铺地网等环节,往往被栽培者所忽视。 其实培育优质盆花,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假如某一环节考虑不周,势必造成栽培失败,难以培育出优质盆花。田此笔者将几个盆花管理的关健措施、实施方法、目的等总结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间盆 间盆就是将花盆之间的纵横距离相应增大的栽培措施。 间盆的目的: ①使盆花的生长空间扩大。有利于通风透光,令氧气、二氧化碳等流通。 ②防止花卉的徒长、软弱,以及底部叶片的老化。 ③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④提高根系的温度,降低盆外周围的湿度。 二、断根 当盆花生长时间久了,或其根系发达,往往根从排水孔伸出,扎入泥土中生长。一般将花盒提起;将花卉根系与土壤拉断之后再放回原处。 断根的目的: ①防止售出时一次性断根令盆花萎蔫甚至死亡。 ②防止生长过旺而花少甚至不开花,即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 ③防止土传病害的侵染。 ④防止盆土中根系迅速老化。因盆土外根系迅速生长,盒土内的根系功能减弱。 三、清理 即将盆花中的老叶、黄叶、病虫危害叶,老花、病花,老枝、病枝及老根等清理拔掉。 清理的目的: ①将衰老器官摘除,减少了营养消耗,从而刺激植株再生系抗功能的充分发育,降低了病虫侵害的寄主。 ②摘除病、虫危害的器官,去掉了病虫的传染源。 ③摘除衰老器官,有利于植林功能叶的通风透光,提高了光合作用,也提高了盆土的土湿,相应提高了根系活力。 ④使植株枝、叶分布合理化,株型完美,更具观赏价值。 四、拔草 将盆内及周围的草拔除的过程。 拔草的意义: ①盆中杂草与花卉争夺生存空间、光照、c2、co2等。 ②盆中杂草与花卉争夺养分、水分及根系的分布空间。 ③草是许多害虫的寄主,又为害虫提供隐敝场所。 ④草是传播病害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五、分级 指盆花在散开之前,将大、小归类,分开管理的技术措施。 分级的意义: ①有利于针对性管理,在施肥、浇水等多方面的针对性管理。 ②杜绝了大欺小(大的更大,小的不长)的现象。因为大苗占的空间大,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大,制造营养多,长得快。小苗占据空间小,光被大的遮挡,光合作用小,制造营养少,长得慢。 ③有利于开花基本一致。 六、铺地网 指盆花在散开时,在盆底铺一张黑色的遮荫网。 铺地网的作用: ①减少了根系从排水孔伸出扎入地下。 ②提高了盆土及根系温度。因白天黑色遮荫网吸收了热能,晚上以长波形势反射出来,提高了气温及盆土温度。 ③防止泥土中病菌因浇水而传到植株叶部感病。 ④地下害虫难从网下钻到盆中危害。 ⑤抑制杂草。
绿色植物是现代人家居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许多人不惜用很大的空间来摆放植物,使家人生活在绿色丛林中。如何让植物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并点亮一个接着一个的节日? 人们愈来愈喜欢利用室内绿色植物来装饰家居环境,而在寒冷的冬季,使植物仍然光彩亮丽似乎并不容易。长江流域室内潮湿阴冷;黄河以北因室内采暖使植物如同身临干旱的沙漠。 养护好植物需要花心思,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植物的特点,只要满足了植物对温度、光照、水分和肥料等各方面的要求,植物就可以健康地生长,成为美化家居环境、调节空气质量的绿色天使。 一、浇水过多:杀死植物的凶手 冬季室内植物生理活动比较缓慢,对水分的需要比春夏季少得多,所以应该少浇水,哪怕等植物的叶片有点蔫了的时候再浇,也比浇水过量好。植物虽然需要水分,但浇水过量往往是护理植物中最常见的问题,这种做法往往直接导致植物死亡,而植物缺水的危害相对较少。 适时浇水是养好植物最关键的问题,判断缺水的方法很简单,现在植物都种在轻质的培养土中,用手提一下植物,如果感觉很轻就是需要浇水的时候了。 二、适量施肥,让植物吃饱吃好 冬季是植物的休眠期,这个阶段一般是不需要施肥的,就像一个不饿的人是不需要吃东西的。植物的生长离不开肥料,尤其是生长在狭小空间内的室内植物,如果没有适量的肥料,植物看上去就会无精打采,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适量施肥是保证植物良好生长的要素,但要注意的是过度施肥往往比施肥不足更糟。判断施肥的标志就是看看植物有没有新叶、新芽长出来,植物长新叶、新芽的时候就是施肥的最佳时机。 三、给点阳光,为植物做个阳光SPA 一般家庭的采光条件,基本能满足观叶植物的采光需要,关键在于摆放在合理的位置。大部分室内观赏植物喜欢半阴的环境条件,对光照的要求并不高,可以长时间地置于室内。室内植物不宜阳光直射,更有些观叶植物耐荫性很强,对光线没有特别的要求。即便如此,在寒冷的冬季,也需要定期给植物晒晒太阳。 通常室内摆放的植物每隔半个月,要移到阳台或室内光线充足的地方放置5~10 天,接受一些阳光和新鲜空气,这对植物的健康生长极为有利。植物有趋光性,要定期转动花盆,可以避免因定向光照引起的植物偏冠现象。 四、定期体检,排除致病隐患 在适合的环境里受到良好照顾的植物既强壮又美观,不易出现问题或受病虫害的影响。不健康的植物往往因为不适当的环境和照顾导致无法正常生长,病虫害并非影响植物生长的最大杀手。植物需要精心呵护,定期仔细检查,尤其是植物出现任何不健康的状况时,更要对植物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的因素除了室内的温度、湿度比较难以改变之外,其他因素都可以很快被排除。 五、如何判断日照强度 光线过强,会导致植物土壤湿润但叶片脱水、叶片灼伤卷曲、叶片因脱水出现黄色斑点;光线过少,则植物枝条纤细、节间过长、生长迟缓、开花植物花期无花或者花蕾掉落、斑叶植物新长出的叶片变成绿色失去观赏价值。
树木盆景的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病毒等引起, 初次侵染发病后能传染再次发病;后者由非生物病原即不良的环境条件如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有害毒物等引起,发病后不传染,一旦不良的环境条件改善后,就不再发病。 危害树木盆景的害虫有四大类即食叶性害虫、刺吸性害虫、蛀食性害虫及食根性害虫。 1、食叶性害虫 幼虫口器均为咀嚼式,咬食叶片造成叶子洞孔、缺刻甚至全部食光,仅留下叶脉。常见种类有:刺蛾类、衰蛾类、尺蛾类、叶甲类等。此类害虫大多以幼虫为害,如鳞翅目的蛾类、蝶类;只有少数种类幼虫、成虫均为害树木如叶甲、金龟甲等。多数种类食性杂、危害重。防治方法以人工捕杀和药剂喷杀为主,在害虫数量不多或幼虫群集为害时可直接捕杀。常用的杀虫剂以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和微生物制剂为好,此类药剂高效低毒,对环境污染小,如菊乐合酯、除虫菊酯、苏云金杆、白僵、“BT”等。喷药时期以幼虫初孵为害初期为宜。 2、刺吸性害虫 若虫、成虫均为刺吸式口器。为害叶片及其他幼嫩组织,造成茎叶褪绿、萎缩、卷曲、畸形、虫瘿等, 还会传播病毒病及引发煤污病。常见种类有蚜虫类、蚧壳虫类、网蝽类、粉虱类、螨类等。此类害虫具有种类多、个体小、繁殖快、虫口密度高、危害重、防治难等特点。在防治上要勤检查,时刻了解虫口密度,及时喷药。对一般种类在植物萌芽前喷1—2次3—5度的石硫合剂,可铲除越冬的虫卵;萌芽后每10天左右检查一次,当达一定虫量(虫叶达5%以上,每叶5头虫以上)及时用药。如杀灭菊酯2000—2500倍液,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等。 蚧壳虫是昆虫中最奇特的一个种类。其雌雄异型,种类多,形态及生活史各异。为害树木的均为雌虫,多数种类固定于叶片或枝干上刺吸为害。雌成虫体表大多分泌有一层厚厚的蜡质,药剂很难穿透,故对杀虫剂的抵抗能力很强,目前尚无理想高效的药剂。所以药剂防治蚧壳虫一般要选择在若虫孵化期, 未形成蜡壳前才能奏效。蚧壳虫的孵化期一般多较长(20—45天左右),故喷药要连续多次,一般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3—6次。药剂应选用内吸性强的如氧化乐果。浓度800—1000倍。除药剂防治外,还可以采用人工刷除、修剪虫叶、虫枝等防治方法。 3、蛀食性害虫 多以幼虫为害,口器咀嚼式。幼虫钻蛀到植物体内为害,形成各种形式的“虫道”,使枝干受损,易折断、枯死。常见种类有:天牛类、吉丁虫类、木蠹蛾类、松梢螟类等。防治方法:见到初羽化成虫加以捕杀;发现树皮松动并有褐色树液流出,可用小刀挑开树皮,剌杀初孵幼虫;幼虫进入木质部后,可用钢丝钩钩杀,或将80%敌敌畏乳剂5—10倍液用针筒注入虫道内,或将浸有敌敌畏原液的药棉塞入虫道深处,并用湿泥封闭虫道口。 4、食根性害虫 害虫口器多咀嚼式,专咬食树根,在盆土中为害,主要种类有蛴螬、白蚁等。为害严重时可结合翻盆防治,一般情况下,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浇根部即可杀灭。
吊兰,叶色鲜翠,叶形如兰,清新雅致,是人们喜爱的常见家庭观叶花卉。另外它还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独特效用,它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益处,这是人们喜欢在室内种植它的重要原因之一。 吊兰,人们称之为“空中花卉”,它也确实不虚此名,那些从叶腋中抽出的匍匐茎,既刚又柔,由盆沿向外斜垂下来,长可达数尺,各个茎端又昂生着大大小小的新株,翠色如洗,随风轻荡。若将花盆悬挂于梁下、檐底、室内窗前、门旁,或置于阳台、栏杆之上,则与其它盆花可上下相映成趣。远视之,那悬动的丛丛新株,极似仙鹤展翅,荡荡乎大有凭虚御风之概,更加妙不可言。 家庭盆养吊兰,在一般情况下,常易出现叶尖干枯、叶片逐渐失去光泽等现象,为养护管理好吊兰,需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换土换盆 盆吊吊兰在管理上,为求茎叶茂盛,在每年的3月份应换土、换盆一次。若盆较深,基肥较足,可两年换盆一次。在翻盆时,将植株从盆中磕出,剪去枯腐根和多余的根系,换上新的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土,再施以牲畜蹄角片或腐熟的饼肥作基肥。栽好后,放半阴温暖处缓苗。吊兰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待植株恢复健壮生长后,将花盆吊于廊檐下或室内适当位置。一般高度以不碰头为宜,并要注意通风。 二、光照适当 吊兰喜半阴环境。春、秋季应避开强烈阳光直晒,夏季阳光特别强烈,只能早晚见些斜射光照,白天需要遮去阳光的50%—70%,否则会使叶尖干枯,尤其是花叶品种,更怕强阳光,金边吊兰在光线弱的地方会长得更加漂亮,吊兰的金边更明显,叶片更亮泽。但冬季应使其多见些阳光,才能保持叶片柔嫩鲜绿。家庭盆养吊兰应将其置于南窗前,否则叶片会失去光泽,甚至枯萎。施肥适量 吊兰是较耐肥的观叶植物,若肥水不足,容易焦头衰老,叶片发黄,失去观 赏价值。从春末到秋初,可每7—10天施一次有机肥液,但对金边、金心等花叶品种,应少施氮肥,以免花叶颜色变淡甚至消失,影响美观。可适当施用骨粉、蛋壳等沤制的有机肥 ,待充分发酵后,取适量稀释液,每10—15天浇施一次,可使花叶艳丽明亮。 三、浇水适当 吊兰喜湿润环境,要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夏季浇水要充足,中午前后及傍晚还应往枝叶上喷水,以防叶干枯。室内常多灰尘,如吊兰上蒙尘较多,既影响其生长,又有损枝叶清新、鲜丽,所以要经常喷洗枝叶,保持枝叶艳亮美观。下部枯叶、黄叶要随时摘去,平时要保持正常湿度,不宜干燥,也不宜过湿。
室内盆栽植物是点缀室内的重要工具,稍稍懂得净化室内空气的人就会在自己家里摆几盆室内盆栽花卉,不仅能够点缀室内空间,还能顺便清洁空气释放氧气。 培养盆栽花卉植物,不施肥料不行,但施有机肥料往往会散发难闻的臭味、又污染了室内环境,通过多年的养花实践、现总结出几种给盆花施有机肥料无臭味技巧,概述如下。 1、施干肥 将鸡、鸭、鱼的碎骨浸泡2-3天,用清水冲洗2-3遍,除去盐分,用高压锅加水焖酥、搅成糊状取出,掺两成炉灰或细沙,放在容器中蒙一层土,洒适量杀虫剂加盖,保持松散潮湿,2-3个月腐熟无臭味。 2、施西瓜皮 将吃剩下的西瓜皮放在缸里,加水及适量硫酸亚铁(黑)充分发酵腐烂,用其清淡的矾肥水浇花无臭味,特别适合杜鹃花。 3、酸奶蛋壳淘米水 将冲洗酸奶瓶的水及碎蛋壳和头道淘米水放在一起,沤制7-8天,然后用来浇花无臭味。 4、施豆饼 将豆饼磨成粉,浸泡发酵以后无臭味。 5、施橘子皮 将橘子皮放在液肥里,浸泡2-3天臭味可消除。 6、施橘皮柏树叶 对酸性花卉植物,可将橘皮和柏树叶捣碎,施入盆土里没有臭味。上盆或换土时,埋入适量的橘皮,能缓解发酵腐熟肥料的臭叶,同时还能消灭盆土内的害虫。 7、液肥加米醋和白酒 在液肥中加入适量米醋或白酒,再浇花就可消除臭味。 8、施马蹄片 将马蹄片放在盆里,一层马蹄片一层土,充分浇水、晒干,反复多次,膨胀发酵后,晒干碾成粉施用就无臭味了。 9、注射器施肥 采用注射器吸入有机液肥,注入盆土里,随即浇水、可免除臭味挥发。 10、施肥后覆土 将溶液易发臭的有机质肥料,放在容器里,密封、发酵后,再用水稀释9倍使用,施后覆盖一层表土,可降低臭味的挥发。
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表现出不同的酸性或碱性。土壤酸碱性的强弱,常以酸碱度来衡量。土壤之所以有酸碱性,是因为在土壤中存在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当氢离子的浓度大于氢氧离子的浓度时,土壤呈酸性;反之呈碱性;两者相等时则为中性。 一、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 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有些盐碱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碱性物质。 三: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谷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 四、看质地:酸性土壤质地疏松,透气透水性强;碱性土壤质地坚硬,容易板结成块,通气透水性差。 五、凭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松软”的感觉,松手以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硬实”的感觉,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六、看浇水后的情形: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碱性土壤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花盆外围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用pH试纸来测土壤的酸碱性,方法为:取部分土样浸泡于凉开水中,将试纸的一部分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然后将试纸与比色卡相比较,若pH值=7,土壤为中性;若pH值7,则为碱性。
您是否真的知道怎么给自己的花卉施肥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花卉施肥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家庭花卉施肥的小技巧: 养花施肥五大原则 1.适时施肥 发现花叶变浅或发黄,植株生长细弱时为施肥最适时期。此外,花苗发叶,枝条展叶时要追肥,以满足苗木快速生长对肥料的需求。花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肥的需求也不同。施肥种类和施肥量也有所差别。如苗期多施氮肥、可促苗生长,花蕾期施磷肥,可促进花大而鲜艳、花期长。 2.适量施肥 盆栽花卉施肥应做到“少吃多餐”,即施肥次数多,每次施肥量要少。一般每7-10天施一次稀薄肥水,“立秋”后15-20天施一次。随花木逐渐长大,施肥浓度逐渐加大,如尿素施用浓度由前期的0.2%逐步加大到1.0%;磷钾肥由1.0%加大到3.0-4.0%。 3.依季节掌握施肥 春夏季节花卉生长快,长势旺,可适量多施肥。入秋后气温逐渐降低,花卉长势减弱,应少施肥。8月下旬至9月上旬应停止施肥,防止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否则容易使花卉组织细胞细嫩而导致越冬困难。越冬花卉,冬季处于休眠状态应停止施肥。 4.施肥应掌握温度 盆栽花卉在高温的中午前后或雨天不宜施肥,此时施肥容易伤根,最好在傍晚施肥。秋后、冬季气温低,花卉生长缓慢一般不施肥;夏季气温高,花卉生长旺盛应多施肥,气温高时追肥浓度要低,用量要少,用稀薄肥水追肥要多追几次。 5.药肥混施 在施肥时如有病虫害发生,可在肥液中加入适量药剂,可起到施肥防病虫的双重作用。 家庭花卉施肥六个小技巧: 1、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用来浇花,会使花卉更茂盛。 2、洗牛奶袋和洗鱼肉的水,都含有很高的营养成分,能促使花木叶茂花繁。 3、煮蛋的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冷却后用来浇花,花木长势旺盛,花色更艳丽,且花期延长。 4、煮面、肉剩下的汤和水稀释,然后用来浇花,可以增加肥力,使花朵开得肥硕鲜艳。 5、养鱼缸中换下的废水,含有剩余饲料,用它浇花,可增加土壤养分,促使花卉生长。 6、喝剩的茶水也可以浇花,有一定肥效。不过,茶水不宜浇如仙人球之类的碱性花卉,只适宜浇酸性花卉如茉莉、米兰等。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一级别的生活方式,养花,养鸟,出去旅游,看看中国的大好河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里栽培一些花花草草,像每年的2-5月都开始到市场上购买一些花卉,买来的时候也许是小苗也许是正在开花的。 有没有发现,通过自己的栽培好多都死掉了?为什么呢?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说说这些。 平常我们购买回来的花卉都是商家在大面积的种植后分栽到一个一个的盆里,然后卖给我们。试问他们栽的时候经常施肥,而我们呢?只是购买回来后也从来没有施过肥料了。 其次就是农药了,因为花卉经常会出现各种病虫害的入侵,我们确不知道用什么药,用药的量是多少,什么药治疗什么病。 最后就是浇水了,有些我们买回来后三天,五天浇水一次,但是有些人在家里常常因为没有时间也不会去照顾它,导致花卉干旱,或者说是涝死。 奉劝全天下养花的,用心去养,不要让它因为自己的各种原因而死去。养殖花卉一定要学着养,用心观察很重要。下面我们来着重讲讲养殖花卉的几大要决: 第一、用心观察,一定要用心去观察花卉的点点滴滴,花卉早上是什么样,晚上是什么样,被太阳爆晒后又是什么样。当然有些花卉是不能被太阳暴晒的,像文竹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一定要多搜集一些关于我所养殖花卉的细节,好多的花卉都可以在花卉百科里找到,多看看他的喜性,是喜暖还是喜阴。耐旱不耐旱,经常会出现什么病状,需要使用什么药,多少的一个量来进行治疗。 第三、多向卖花卉的商家寻问花卉的一些特点,有些花卉自身带点毒性,不能让小孩子碰到,像前面提到的滴水观音就是这样的,他的叶子非常的肥大,但是里面含有大量的毒液,眼睛接触到的话可能会失明,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养殖花卉的一些性能。 聊了那么多总之还是让大家要学会自己一套属于自己的养殖方法。花卉百科网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奉献出更多更好的养殖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扦插法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扦插从而形成独立植株的繁殖方法。这种方法培育的植株比播种苗生长快,短时间内可以培育成大苗,尤其是一些不易开花的植物,对观花植物而言,可以提早开花;但扦插苗无主根,根系较播种苗弱。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顺应它们的需求,才能获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一、选择好的插条 采条母株要具备品质优良,生长健壮和无病虫害等条件。在同一植株上,要选择当年生中上部向阳的枝条,要求节间较短、枝叶粗壮、芽尖饱满。不宜选用即将开花的枝条和徒长枝。在同一枝条上,硬枝插宜选用中下部枝条,而菊花等宜用嫩头部分。 二、选用适宜生根的扦插基质 这种基质应具备易提高土温、保水、通气等特点。 三、正确处理扦穗 扦插前用药剂处理,有促进生根的效果。软枝插一般截成8厘米~12厘米长一段,上面带有2~3个芽,插穗下部的切口宜在节下0.5厘米处。切口要平滑,剪去下部叶片,仅留顶部2~3个叶片。插深一般以3厘米为宜。 四、创造适合生根的环境条件 多数花卉生根的适宜温度为20℃~25℃,原产热带的花卉要求25℃~30℃以上,一般土温比气温高3℃~5℃对生根有利。插床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有利于生根。软枝扦插要求光照30%左右。水分适中,扦插初期稍大,后期稍干。因此,华北等地露地软枝扦插适期为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这个时期正值华北雨季,能较好地满足插条生根所需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扦插的成活率。 五、加强扦插后的管理 插后浇水,用塑料薄膜覆盖,放在较荫蔽处,防止阳光直晒;但夜间增加光照有利于扦插成活。每天打开1~2次塑料薄膜(若薄膜上已开小孔,亦可不必打开),以补充所需氧气,并防止病菌发生。要经常喷水,保持插床适度湿润,但喷水不可过量,否则插床过湿,影响插条愈合、生根;待插条新根长到2厘米~3厘米时,即可适时移植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