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情人节驾到,随之而来的除了四处洋溢的甜蜜气息,还有就是那不可避免的鲜花价格暴增了。不过,或许你要问,除了满大街的“玫瑰”(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杂交月季),以花示爱还有没有什么其它靠谱选择?这的确是个好问题——玫瑰与爱情的联系,其实只是西方传统;而中国文化里的情人花,还真是别有一套内蕴丰富的理论与对象呢。 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 Amygdalus persica Linnaeus 说到桃花,大抵大家都能第一时间会想起“桃花运”、“桃花劫”这样的说法。实际上,作为中原大地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栽培植物之一,桃花以其鲜润轻盈的花瓣早早地点亮了人们内心的儿女情怀,而丰美多汁的果实又被迅速地与女子的丰饶多产联系起来。《诗经桃夭》里那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少女,后来不就是“桃叶蓁蓁,有蕡其实”么?盛开在阳春三月里,正是草长莺飞的恋爱好时光;一片水红花光氤氲浮动,更是如同情侣们心神往之的温柔乡。在古老而淳朴的社会里,这就是对于一段美好爱情的终极期待了。 虽说从前有着这样的美好涵义,但如今倘若拿桃花来比喻姑娘的美貌,怕是多少有些不合适了;红颜易逝、飘零浮动的花瓣在后来的定义中逐渐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要以此来讨另一半欢心的同志们,倘若没有足够的了解,还是三思吧。 芍药:有情芍药含春泪 Paeonia lactiflora Pallas 虽然与富丽绝伦的“百花之王”同科同属,但草本的芍药在气势上始终逊色于木本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因而也只能终生定格在“花相”的身份里。不过,草本自有草本的一番好处,相较牡丹,芍药的茎段更加柔软、叶片更加纤细、花朵更加妩媚含蓄。芍药二字,古文通“绰约”,即有容颜美好之意。加之晚春开花的生理特性,又让人想起风韵犹存的美女,故而有“余容”“婪尾春”之名。至于它与情人的联系——“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是来自《诗经·秦洧》里的句子,可见其历史之久远了。 许是有了这样多的铺垫与足够美好的形象,从前情人相别,男子往往要折上一枝芍药相赠,以示情缘深重、恋恋不舍;此花别名“将离”,也是由此而来。除此之外,身为“花中相国”的芍药也时常被与仕途顺利联系在一起;想来既有“洞房花烛夜”的浪漫香艳,又有“金榜题名时”的春风得意,也无怪乎从前的芍药会广受欢迎了。 栀子:栀子同心好赠人 Gardenia jasminoides J. Ellis 提到栀子,首先想起的往往是满腔的青春情怀。但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栀子的含义却并不是这样一回事。这种茜草科的植物最早走进人们的视野,是因为它的果实可用作深黄色的染料,是以色彩中有“栀黄”一说;而后来,洁白馥郁、润泽清新如丝缎的花朵也很快为爱花之人的慧眼所识,逐渐站到了观赏植物的舞台前。大花栀子圆润饱满,山栀子纤细玲珑;江南一带也盛行将其枝条剪下,置于水中培植,甚至做成盆景,唤之“水横枝”。 古时候栀子又名同心花,一说以其花朵形状之规律,一说以其结子同心。具体的来源已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记录在诗词里那些关于两情相悦的句子:“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这样一种纯净、温柔、并无太多玄机的花,自然适合的也是那些最温情脉脉的,“接地气”的情思了。不过,栀子的肥厚花瓣和浓郁香味向来也是昆虫们热爱的对象,所以倘若六月节里要给心上人送去一束栀子,可千万要注意仔细检查虫害啊。 荷花: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Nelumbo nucifera Gaertner 别怀疑,荷花这样看似六根清净、出尘脱俗的花中君子,实际上在古代可是不折不扣的情人花。那时候睡莲尚未引入中土,它也得以专享一个更响亮的名字——莲。与“连”“怜”“恋”谐音,加之莲子深处的一缕苦心,以及“藕断丝连”的特性,无一不暗示着“脉脉不得语”的情人怀思。更何况采莲原本就是江南姑娘最擅长的风雅能事,在水一方的伊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边厢的君子们,可不要看得心旌神荡,流连忘返呢。 如今,荷花与睡莲( Nymphaea tetragona )常常被混淆,但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科属的植物。前者叶片浑圆无缺刻,植株高高挺立水面,正是应了周敦颐“亭亭净植”的描述;而睡莲则多半有着紧贴水面的花与叶,革质的油绿叶片也存在小角度的缺刻。至于古诗和旧时服饰纹样中常有出现的“并蒂莲”,其实就是荷花当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原有的一个花芽因为外界刺激或是变异而形成了两个分化中心,导致在同一个枝头开出两朵相依相伴的荷花来;原本是造物主的无心之过,赏花者眼里却造就了佳偶天成的别样浪漫。 合欢:夜合枝头别有春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ini 虽然合欢花开,如今已成了大学生毕业季的代名词,但花如其名,合欢的名字已经足够咀嚼出一番甜蜜的情谊。比起如今所流行的百合,合欢更有一层喜悦欢愉的感觉在其中,而自古与之有关的传说,也几乎都是有关恋人夫妻之间的美好期望。《群芳谱》中记载其“主安和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说的是入药后的那一部分性质。不仅如此,它的外形也别有一番浪漫气质:旖旎如羽翼的叶片,异化成纤细丝状的花瓣,组成的头状花序也就形成了一个个轻盈柔软的“绒球”。合欢树在南方城市更是常见,夏日的暖郁花季里,一树妙红微白的花球满枝婆娑,凑近枝头,更有清香拂面而来。果然是看着就让人开心的花啊。 合欢虽是高大乔木,但和娇小的含羞草( Mimosa pudica )在植物学上同属豆科含羞草亚科;虽然不同属,某些形象特质倒是挺重合:羽状复叶,细密辐射的花冠,以及同样对温暖气候的偏爱,让它们看上去也就颇有些“姐妹相”。更有趣的是,比起触碰之后则低头收敛的含羞草,合欢虽然不至于如此敏感,但对光与热的变化感应也十分微妙,夜幕降临,细小叶片则次第收起,因此又有“夜合花”的别名。当然,能传情的又何止是花。“此物最相思”的红豆,“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木瓜,“秦桑低绿枝”的桑树……那许多看似矜持沉默的植物里,其实都隐藏着爱人们一腔温柔热烈的情思。还是张爱玲说的好呵,所谓心底有爱,哪怕是尘埃也一样能开出花来。
在上篇文章里,我们介绍了毛茛科金莲花亚科的两大类早春类短生植物,当然早春类短生植物远不止这几个类群。与金莲花亚科相比出现时间更晚的毛茛亚科中,也有很多著名的早春类短生植物,让我们一一道来。 艳丽的春之骄子——獐耳细辛 獐耳细辛属(Hepatica)可谓是早春之骄子,属内几乎所有种类均为早春类短生植物。它们的花小巧可爱,没有花瓣,只有一轮色彩鲜艳的萼片和三枚小小的绿色苞片。萼片的颜色从玫红色到天蓝色,颜色纯粹得难以想象。这些特质使得园艺家为之疯狂,培育出了一个个名贵的品种。 獐耳细辛丰富多彩的栽培品种。 獐耳细辛属广布欧亚大陆,但是分类却存在诸多争议。根据最粗放的分类,獐耳细辛属只有一个种;而根据最细致的分类,则可以将全世界的獐耳细辛分为十种,其中欧洲三种,亚洲五种,北美洲两种。 欧洲獐耳细辛(H. nobilis)是欧洲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叶片是三钝裂圆形,具有神秘的白色花纹,因而看上去有些像肝脏,因此它也得到了一系列liverleaf、liverwort之类与肝脏有关的名字。冬末春初,欧洲獐耳细辛的花首先钻出地面,叶子出土的时间略晚一些,但有时也与花同时出土。 欧洲獐耳细辛,自然摄影师的最爱。 欧洲还有两种种獐耳细辛:一种是分布于比利牛斯山脉的比利牛斯獐耳细辛(H. pyrenaica),萼片大而少,一般开出白色花,基部带有诱惑的深紫色,向外晕染;另一种是主要分布于喀尔巴阡山脉的特兰西瓦尼亚獐耳细辛(H. transsilvanica),它一般萼片窄而多,而且具有近钴蓝色的萼片,十分特别。 主要分布于罗马尼亚一带的特兰西瓦尼亚獐耳细辛。 中国和日本是獐耳细辛属的另一个分化中心,东亚特殊的气候孕育出了更繁多的獐耳细辛种类。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日本獐耳细辛(H. japonica)。它在日本有一个唯美而恰如其分的名字:雪割草,因为它们在初春割开雪的棉被,魔幻一般地开出鲜艳的花朵。雪割草的颜色多变,比欧洲獐耳细辛更加浓郁炽烈,从艳粉红色到深藕荷色都有。在十八世纪江户中期,雪割草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从那时起经过日本园艺家的努力,雪割草出现了很多奇特的重瓣、双色、花纹、花蕊变异品种,花色更加诱人,价格也更加高昂。现在,雪割草作为日本大部分獐耳细辛品种的主要亲本,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园艺家所珍视的昂贵花卉。日本的另一种獐耳细辛H. pubescens萼片白色,具有大面积粉红色镶边,也是一些园艺品种的亲本。 粉色的日本獐耳细辛。 一般认为中国共有两种獐耳细辛:獐耳细辛(H. asiatica)和川鄂獐耳细辛(H. henryi),有人认为峨眉獐耳细辛(H. yamatutai)与川鄂獐耳细辛并不等同,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物种。獐耳细辛在国内分布极其广泛,从大兴安岭到长白山地区分布有一些不同生态型。花有白粉蓝三色,以白色居多,而最大的特征是花药呈淡粉色。花纯洁淡雅,萼片间又透露着野性。川鄂獐耳细辛的花为纯洁的白色,相比于獐耳细辛花更大、更显得亭亭玉立,叶片则呈肾形或圆形,不分裂或仅仅有五浅裂。峨眉獐耳细辛花白色,叶先端急尖,三浅裂至中部,近似三角形,仅产自峨眉山,极为稀有。 峨眉獐耳细辛花色纯净,虽稀有但依然是园艺界的宠儿。 北美洲共有两种獐耳细辛,这里只做简单的介绍:尖瓣獐耳细辛(H. acutiloba),花淡粉色或白色,萼片尖细;美国獐耳细辛(H. americana)花大,一般为柔和的堇色。 尖瓣獐耳细辛,因为花瓣尖细,因而整个花型都发生了变化。 春光中的舞者——白头翁 如果说獐耳细辛是早春的信使,那么白头翁便是春光里的舞者了——它那硕大的花冠绝对是田原山野间的一抹亮色。白头翁属(Pulsatilla)大概有33种左右,广布于欧亚大陆并与北美间断分布。这样的分布显示了白头翁属至少是在古南大陆与古北大陆分离之前形成的。白头翁这个中文名字来自于它们那不凡的果序——每一个果实上都有一根长长的宿存花柱,花柱就像一枚细长的银色羽毛在风中飘荡,而这使得组合起来的果序看似一个长发白须的老者,傲然脱俗,立于无人问津的山野间。 白头翁属植物的果序。 白头翁属植物花色多变,不过大多是深浅不一的紫色;花形大气潇洒,和獐耳细辛一样没有花瓣,只有两轮比普通花瓣还要亮丽的萼片,一般六枚左右。开花时萼片、花葶、初生的叶都长有一层极为细密柔软的长柔毛,看上去乖巧可爱,摸起来手感也很不错。白头翁属植物英文名众多,但最常用的还是pasque flower(Pasque来源于古法语,意为逾越节),这是由于欧白头翁(P. vulgaris)等欧洲广布种总是在复活节到逾越节之间(大概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开出不可思议的淡紫色大花。 白头翁属在欧洲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一种是欧白头翁(常见白头翁)。欧白头翁一般被当地人唤作common pasque flower,不过也有一个诡异的名字Dane's blood(丹麦人之血)——由于欧白头翁常常生长在老坟地这类鲜血浸染的地方,所以欧洲人认为这种花是流入地下的血所化作的。欧白头翁的花钟状下垂,大而健硕,迷人的紫罗兰色引人注目,这也使得多个地方(如英国的剑桥郡)把它作为郡花。 欧白头翁,欧洲最常见的一种白头翁属植物。
漆黑幽深的夜。 我梦到被巨大的食人花拍着绿色翅膀追赶,惊醒却看见了床头的吊兰。这一定是它俩的密谋。 植物后宫,你的卧室容得下吗? 如果你的卧室狭小又不太通风,那最好还是放弃与植物同眠的想法。和人一样,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尚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弥补消耗;到了晚上,它们就只能跟你争氧气了。一盆小吊兰,按照叶面积不足0.1平方米来计算,耗氧速度不足健康成人安静状态的1%。可是,夜间紧闭的卧室可能本来就有点儿缺氧,摆放过多植物,尤其是耗氧量大的阔叶植物,小心噩梦连连哦。当然,如果你的房间大,白天阳光足,又喜欢开着门窗睡觉,就可以酌情考虑这一点了。 【 金心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 'Variegatum')是最为常见的室内栽培植物之一,独特的外形加上悬挂的摆置方式,显得美感十足。 吊兰等植物还具有吸附甲醛等有害气体的能力,不过,你可不要高估这点。 图片来自wiki commons】 留神!植物气味或作怪 在卧室里,香奈儿五号般的睡衣也不一定就惹人喜欢。花香浓郁或气味特殊的植物都不适合在卧室中长时间摆放。 植物们产生挥发性气体的习性,大部分要么是为了吸引昆虫传粉或驱虫杀虫,要么是用作传递信号或通过化感作用抑制其它植物、微生物生长,一般并不针对人类。因此这些气体恰好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不多。但仍然有一些特例,如曼陀罗、大麻、洋金花等,光凭它们的挥发性气体就能引起神经性中毒;毒麦、豚草等可引起鼻炎、休克等;大戟科、瑞香科植物所含的挥发性萜酯类化合物具有引起皮肤、粘膜刺激性中毒的作用。好在这些大都不是常见的园林园艺栽培植物,你一般不会将它们养在家中。 有人认为一些常见花卉(大多为瑞香科、大戟科等有毒植物)可以通过挥发性气体对人体起到诱癌、促癌的作用。但这个观点并未见任何正式期刊给予报道。已有研究证明其中提及的“虎刺梅”仅仅提取液有毒,它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并未发现明显致癌或有毒物质。因此,这个“促癌植物名单”是否属实,及其可能途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园林园艺文献里普遍记载的类似经验,如丁香属的各位、夜来香、天竺葵、五色梅等散发出的气味在密闭空间里容易给人的嗅觉造成太强的刺激,可能引起头昏、胸闷,让人烦躁不安。这些经验也有待更多的证实和研究。 如何给卧室挑植物? 当然了,担心花花草草有毒而不敢同室相处,是有没必要的。常见的有毒的栽培植物,无论是富含强心苷的夹竹桃、洋地黄、万年青,还是赫赫有名的大戟科各位毒物(如圣诞红等),它们的毒性都深藏体内,一般不以气体形式释放。只要你不是个爱梦游的吃货,不会一边睡觉一边啃枕边的叶子,在卧室里种棵“见血封喉”也是安全的。退一步来讲,如果家中有小孩,或者为了以防万一,你还是可以挑选那些吃下去也没事儿,甚至还很美味的植物来饲养。 【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常被用于圣诞节应景,又名圣诞红。它的红色部份是不是很像花?其实这只是总苞,真正的花是中间那坨。图片来自wiki commons】 要是你有花粉过敏或哮喘,可以出门右转去看卧室里的寄生虫了——不要在卧室养花就对了。如果实在想养,也要挑选不开花或不在花期的植物,并且每晚将它们请出卧室,不要同眠。 【对于患有过敏疾病的人来说,花粉、灰尘、螨虫、动物皮毛都应当避免接触,因此花花草草这种事情,还是小心谨慎,远离为妙。】 卧室中的植物选择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考量。比如为了使心情安静,不宜放置色彩过于艳丽的植物。再如从安全性来考虑,尽量不要选择仙人掌等带有针刺的植物。还有如果养吊兰,别把它悬挂在床头,或任何其他可能磕到或掉下来的位置。 总得来说,除了上面这些需要注意的崎岖的点之外,在卧室里养植物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挑选喜欢的品种,挖土动工,建立后宫吧! 参考资料: [1] (1, 2) 《植物挥发性气体与人类的健康安全》,陈卓全,魏孝义,陆宏芳,文军,彭少麟,《生态环境》2004,13(3):385-389 [2] 搜索关键词:“曾毅”,“52种促癌植物” [3] 《绿色植物在生态建筑中的价值取向和合理引进》,王秀珍,龚云成,《中外建筑》2004年P90~91 [4] 《浅析绿色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李艳,《中国教育科研杂志》2010年第8期
花卉养殖过程中,浇水可是重中之重,善待养护花卉浇水却是基础。种植花草的过程中,浇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整个栽培成败优劣的关键所在。 熟话说水是生命之源,任何花木都离不开水。根据笔者多年养花种草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在家庭养花中容易走入的几个误区,这里与新老花友切磋一下关一于给花浇水的学问。 首先,浇水要视花卉类型、植株状态、季节等不同情况而定。家庭养花浇水与任何其他工作一样,要想养好花草,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尊重植物生长的规律,经常细心观察,不断用心琢磨,才能培养出茁壮的花木。 1、花卉类型:不同的花卉,需水量也不同,例如,水生植物一刻也离不开水,多肉植物每周浇水一次反而有益,而观叶植物大多需要经常保持土壤处于微潮状态。 2、植株状态:通常较小的植株或新繁殖的植株不耐旱;较大的植株或已成型的植株较耐旱。 3、栽培地点:摆放在露天的花卉需水较多,摆放在温室的花卉需水较少。 4、季节变化:夏季干燥炎热,花卉需水较多,冬季低温,花卉生长慢,蒸腾量小,浇水就要少一些。秋冬,随着气温的降低,很多不耐寒的花卉要入室避寒。但是,由于浇水不当,花卉或落叶,或徒长,甚至发生死亡的现象。因此,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浇水时间,最好在睛朗的上午浇水,尽量少在晚间浇水。此外还要注意掌握大棵多浇、小盆勤浇的原则。再有,当花卉入室后,一定要等到盆土见干后浇水,即使是性喜湿润土壤的花卉,例如马蹄莲、四季秋海棠等,也要待盆土表面见干后再去浇水。而那些性喜环境干燥的花卉,例如虎皮掌、仙人球等,一定要待盆土从上到下都风干后再去浇水。 其次,科学浇水,是养花成败的关键。在具体操作上应注意以下“五看”: 1、看水质:花木所需水分以无污染的天然降水为好。雨水、雪水是首先浇花用水。日常所用的自来水,在净化过程中都加入了净化剂,不宜直接浇花,最好贮存一两天,使水中的氯气挥发后再浇用。或者在一盆自来水中放一片维生素c,也可在短时间内消除其中的氯气。煮鸡蛋的水、茶叶水、发酵的淘米水、换出的养鱼水,以及啤酒、糖水等,都含有丰富的适宜花木生长的营养成分,是很好的浇花用水。近年来,磁化水、激光水也成为很好的浇花用水。 2、看水温:水温与土温越接近越好。土温与水温之间的差异大时,不能浇花,以免冷水损伤根系。最实用的办法是,在靠近盆花的地方,用浇盆或浅水缸存放一些备用水,这样有利于自然调节水温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水温与土温的浊差应保持在5℃以内,这样就不会发生根系损伤的现象。 3、看时间:一年四季气温不同,浇花时的用水量也要不同。春寒乍暖,天气变化无常,这时盆花开始萌芽、生根,需水量大,要保持盆土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蒸发快,浇水要加倍;秋季应适当少浇水;冬季,多数花木处于休眠状态,只要保持盆土稍湿即可。 4、看花盆:盆花浇水的原则,还应根据花盆的大小、深浅以及花盆的质地而定。小盆浅,浇水要少而勤;泥盆渗水性好,盆土容易干燥,要勤浇;石盆、釉盆不易渗水,浇水不能太勤,长期积水花卉就会烂根。 5、看花木:不同的花卉,需水量也不同,因此浇水要因花而异。常见的仙人掌类及芦荟、景天等花卉,根系不发达,应少浇水。有的花木,叶片上生有一层密密的绒毛,如秋海棠、大岩桐、蒲包花等,不宜在叶面上喷水,否则水分难以蒸发,易霉烂生病。还有许多花卉,叶小、水分蒸发慢,浇水少才能多开花,如紫薇、九里香、雀梅等。此外,花木在生长旺季和孕蕾期要多浇水,开花期少浇水。刚修剪的花卉要少浇水,否则枝叶空长,影响造型。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八月中(西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白露时节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之后,在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所以白露时节,花卉的管理不同于往常的方式,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白露天的花卉养护管理注意事项。 1.光照 部分夏季开花的喜光木本花卉,如茉莉、扶桑、九里香等,仍应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使植株充分接受光照,促进当年生枝条成熟,使其能安全越冬。春节前后开花的杜鹃、君子兰、仙客来、一品红、蟹爪兰等盆花,也应放于阳光充足的地方,接受全日照,否则花期推迟,甚至不开花。一般观叶植物较耐荫,可适当提供一些光照。 2.修剪 除早春开花的花卉外,大部分花卉如茉莉、紫薇,石榴等,可在秋季修剪整形,这样可使植株在冬季减少养料消耗,促使盆花翌年开花增多。修剪时去除病枝、枯枝、过密枝,徒长枝,为盆花越冬打下良好基础。 3.水肥 适时开始控制花卉浇水量,停止施肥,以免水多烂根,肥多造成枝叶徒长,影响越冬。春节前后开花的花卉,如仙客来、君子兰、蟹爪兰、杜鹃等,巳度过了休眠期,开始进入生长旺季,故从秋季到春节开花应加强肥水管理,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利于花芽形成。 4.入室 可根据花卉不同品种分别处理。扶桑、一品红,秋海棠、仙客来、茉莉、彩叶草、龟背竹等喜暖花木,在气温10摄氏度时应移入室内;吊兰、文竹、一叶兰、鹅掌柴、橡皮树等,在气温5摄氏度时也要移入室内。 5.繁育 进入秋天气温逐渐变低,一些两年生的花卉,如三色堇、石竹,瓜叶菊、蜀葵等,正是播种的好时机。播后注意喷水,保持土壤湿润。还有一些木本花卉适宜在秋季扦插,如月季、天竺葵、茉莉等,在秋季扦插成活率较高。对生长较密需要分株的宿根花卉,如牡丹、芍药等应及时分株繁殖。对于春节前后开花的花卉,如风信手、郁金香、朱顶红等,应抓紧时间上盆。 在白露天,对花卉的养殖,如果基础上做到了上述的五点,基本上,你的花卉就可以安全过冬了。 记得,白露天要勤快的起来,好好对待你的花,也要好好的对自己。
入侵物种是生态学中的经典反派角色,它们扰乱了生态系统,让本地物种陷入困境。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某些时候它们其实是有益的。 例如在加州,本地蝴蝶食用的植物就是外来物种。在波多黎各,有了外来树种的帮助,一些废弃的牧场才得以恢复,变得适合本地植物生长。即使是害处不少的沙筛贝,也能为湖水过滤毒素。 “我们预计外来物种中良性的比例甚至会逐渐增多。”纽约州立大学的生态学家马丁史雷佛和同事2月22日发表在《保护生物学》杂志上的文章中写道。 根据史雷佛研究团队的说法,生物学家对入侵物种常常有偏见,并且不愿意公布一些入侵物种对生态有益的例子。 他们研读并评论了若干有关外来物种的的论文,找到了支持这个非正统观点的证据。入侵物种有被低估的有益功能,为生态系统服务、填充被人类破坏的地区,以及在许多生态系统无法存活的状况下保持近乎自然的健康环境。 史雷佛和同事承认,他们自己也有一定偏见。“这里列出的负面角色并不全,而且只有直接相对于那些正面角色的负面作用。”他们写道,“许多非本地物种在生态学意义上另有害处。” 然而,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对入侵物种进行令人信服的全面分析,只是希望能鼓励一种更宽容的态度,毕竟人们以前提到它们时,多半用的是军事化甚至恐惧排外的语言。 毕竟,现在我们喜爱的许多本地物种一度也是入侵物种。它们中也包括在16世纪引进北美的若干种蜜蜂。我们并没有对蜜蜂宣战,反倒是担心这种入侵物种会不会消失。
绿萝相信花痴们都不陌生了,喜爱的人都不在少数,今天跟大家讲一讲绿萝在养殖中的技巧。 绿萝生长在热带地区,在南方种植绿萝,种植技巧一定要非常讲究。要注意养植时的水分、光照、施肥等各方面的因素。 绿萝的养殖需要注意一下的几点: (1)温度:在冬季,绿萝在10℃以上可以安全过冬,一般在20℃以上能够正常生长。因此,一般的家居环境比较适合绿萝的生长。 (2)光照:绿萝的向阳性不强,因此,养殖的时候需要把绿萝摆放到市内光照较好的地方,正午时可以把它放到太阳下晒一晒。 (3)水分:种植绿萝,浇水不可过多,可在生根的地方喷水,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速度。 (4)肥料:对绿萝的叶片施肥,由于普通的无机肥很难被吸收,因此,需要使用专用的肥料。 绿萝性喜温暖、潮湿环境,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栽绿萝应选用肥沃、疏松、排水性好的腐叶土,以偏酸性为好。 绿萝极耐阴,在室内向阳处即可四季摆放,在光线较暗的室内,应每半月移至光线强的环境中恢复一段时间,否则易使节间增长,叶片变小。 绿萝喜湿热的环境,越冬温度不应低于15℃,盆土要保持湿润,应经常向叶面喷水,提高空气湿度,以利于气生根的生长。 绿萝旺盛生长期可每月浇一遍液肥,长期在室内观赏的植株,其茎干基部的叶片容易脱落,降低观赏价值,可在气温转暖的5、6月份,结合扦插进行修剪更新,促使基部茎干萌发新芽。
今天,跟大家讲一讲家庭养花注意事项,在家庭养花的过程中,养花有六项注意,下面为花痴们一一介绍。 如今的家庭当中,养花现在已越来越普遍,但许多养花爱好者由于不得要领,把花养得蔫头蔫脑,毫无生气。问题出在哪儿呢? 一戒、漫不经心 花卉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需要细心呵护。 不少养花者对待这些美丽的生命缺乏应有的细心和勤勉的态度。他们一是脑懒,不爱钻研养花知识,长期甘当门外汉,管理不得法。二是手懒,不愿在花卉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卉进家后,便被冷落一旁,长期忍饥受渴,过受病虫害的折磨。这样一来再好的花儿也会渐渐枯萎。所以懒人是养不好花的。 二戒、爱之过殷 与上述情形相反,有些养花者对花卉爱过了头,一时不摆弄就手痒。有的浇水施肥毫无规律,想起来就浇,使花卉过涝过肥而死;有的随便把花盆搬来搬去,一天能挪好几个地方,搞得花卉不得不频频适应环境,打乱了正常的生长规律。长此以往不把花卉折腾死才怪呢。家中有几盆适意的花卉,心中喜欢无可厚非,但花和人一样是有其生长规律的,如果在它需要休息的时候还频频打扰它,它自然会感到疲惫,生长不好了。 三戒、追名逐利 一些花卉爱好者认为养花就要养名花,因为名花观赏价值高,市场获利大。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不惜重金,四处求购名花名木。结果往往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养护条件和管理技术,使花儿买来不久即过夭折,既作践了名贵花卉,又浪费了钱财,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区。正确做法应当是,先从普通的、较低档的种类开始,逐渐摸索养花的规律和技巧。待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后再逐步购进较名贵的种类,那样成功的把握才大。 四戒、莨莠不分 有些养花者再欢贪大求全,不拘什么品种,见到了就往家搬,这样不但给管理带来了难度,还会把一些不宜养的花卉带进家中,污染环境,损害健康。比如汁液有毒的花卉,人接触了容易引起中毒。有些花卉的气味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影响,容易引起呼吸不畅甚至过敏反应。外观生有锐刺的植物对人体安全也存在一定的威胁,等等。总之,家庭养花不宜贪大求全,莨莠不分,应选择一些株形较小、外形美观、对人体无害的种类来养。 五戒、朝秦暮楚 有些养花者心浮气躁,养花没有主题,家中的花卉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此乃养花之大忌。一是种类更换过快,种养时间短,不利于培养出株形优美、观赏性高的花木。二是对每种花都浅尝辄止,不利于养花水平的提高,到头来还是一个花盲。故养花者只有选准一两种花,重点钻研培育,才能心有所得。 六戒、观念不新 当今养花业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大多数养花者却仍拘泥于传统的养护方法,在花器的使用、水肥管理、种苗培育等方面,不善于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比如无土栽培、无臭花肥以及各种花器等。结果使家庭养花不卫生,不美观,不新颖,副作用较大。 上面跟花友们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家庭养花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了吧,那就不多啰嗦了,好好养花吧,茁壮成长!!!
有很多花友经常疑惑,温水能不能浇花?可不可以用温水浇花,今天我不想跟大家说能不能用温水浇花,反而要说说温水浇花的好处。 说到这里,大家更加疑惑了,呵呵 那我说说道理在说吧 首先,一般花卉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如采用20~25℃的温水浇水,可加速土壤里有机物的分解,促进根部细胞的吸收,增强根部的输送能力,供给枝、叶充足的养分,促进花卉早发芽、早孕蕾、早开花。这是因为植株的叶、茎平均温度一般高于根部的温度。用温水浇水就能加速有机肥的分解过程,及时供给叶、茎充足养料。如果浇冷水,根部温度低,养分分解慢,就会产生营养供不应求的现象,影响花卉生育。 其次,冬季多数花卉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根系活动大幅度减少,若用冷水浇花,对一些花卉有可能造成伤害,但水温太高,根部也会受到烫伤,引起局部受害,甚至整株死亡。所以用温水浇花较为稳妥。 此外,早春播种或盆栽育苗,用温水喷灌,也能促使早出苗。 呵呵,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吧,温水是可以浇花,但是说到这里,温水浇花,要注意很多问题,如下: 1.温水浇花的频率不宜过多 2.水温一定要控制好,水温过高,自然就不必说了 3.水温浇花的季节也要选择,夏季浇花的水温和频率都要降低 说到这,大家就明白了,使用适度的水温和适度的频率的温水来浇花,是可以的,而且对花卉是有好处的。
北方的秋天向来绚烂,京西一带更是如此,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香山红叶。“小枫一夜偷天酒”,“霜叶红于二月花”,及至霜秋,满山火红,层林浸染间上演着寂静冬日之前的最后繁华。据香山公园管理处称,今年的香山红叶文化节自开幕以来,前往香山欣赏红叶的游客多达136万人。这生如夏花般的红叶,究竟是为何如此艳丽而令人倾倒的呢? 西山红叶的主角,黄栌 秋天一些落叶植物,比如槭树科槭属植物和大戟科的乌桕会在落叶前变成红色。香山红叶包括了8个科14个树种,总株数达10万余株,五角枫、三角枫、鸡爪槭、紫叶李、柿树、银杏、栾树、小檗、五叶地锦等彩叶植物都是西山红叶景观中不可缺少的树种,但出演这场美景的主角却当属黄栌。 【黄栌属于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栌属(Cotinus),为落叶灌木或乔木植物。我国生长的黄栌是红叶变种,与原产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叶两面及花序披柔毛。】 黄栌除了它那可供观赏的红色叶片,还有其它可供八卦的地方。黄栌花落后(六七月份),不孕花的花梗像落在树梢的紫红色羽毛,成片的黄栌连在一起就宛如万缕罗纱缭绕林间,黄栌的另一个俗称“烟树(smoke tree)”因此而来。黄栌木材为黄色,在古代是作黄色染料。有的学者认为,古代皇袍的颜色就是用黄栌来染,但这一说法还有待考证。 【黄栌的花和比花更抢眼的黄栌花花序。黄栌的花序是圆锥花序,花落后,披着绒毛的紫红色花梗从远处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花瓣如丝的黄栌花。】 叶子为什么这么红 人尽皆知叶片因含有叶绿素显绿色,但叶片中其实还含有其他色素,黄栌叶片中除了叶绿素外还含有花青素、黄酮醇苷和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是花青苷元和花青素苷的总称,花青素在树叶组织中一般以花青素苷的形式存在。花青素苷是一类天然色素,由花青苷元与糖结合而成。它们与不同种类的糖结合,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花青素苷。黄栌叶片能呈现出红色就是叶绿素降解后,花青素含量上升的结果。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王亮生副研究员研究植物成色机理多年,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王亮生解释说,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条件都会影响到黄栌叶色的变化,其中温度和光照是最主要的因素。 温度可以通过影响色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以及调节光合与呼吸速率的强弱,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进而调节叶片中花青素的合成。而且许多彩叶植物要在较低的温度下或一定的高、低温循环才能表现出最佳色彩。对于黄栌来说,在昼/夜温度为17/9℃循环的条件下,叶片可以积累高浓度的花青素,从而迅速变红。 光强同样会影响叶片的呈色效果。王亮生说,光照一般能促进花青素或胡萝卜素的生成,光照越强,促进作用越大。黄栌叶片的红色受光照的影响就十分明显。山顶光照充足的黄栌叶片鲜艳美丽,而位于山底光照不足的植株,其叶片上会掺杂不同程度的绿色,看上去就不那么可人了。不过好在低温能够弥补光照的不足,只要等天气再冷些就能美丽“冻”人。 【香山黄栌主要分布在海拔150~500米之间,不同海拔的植株因为感受到的光照和温度不同,变色时间也存在差异。】 香山公园的葛雨萱助理工程师告诉果壳网,在空间尺度上,高海拔处(564米)的黄栌变色较早,但红得快,落得也快,因此比较合适的观赏期在10月下旬20日至10月28日;而中海拔处的变色时期与高海拔处的相差不多,但红叶期持续时间更久,观赏期也可持续到11月初。山下低海拔处的黄栌最晚变色,也是最晚落叶的,比较适合后期观赏(11月初以后)。 不仅红,还要艳 要独占红叶美景鳌头,香山黄栌光红还不行,还要艳!这就要依靠叶片中的另一类色素——黄酮醇苷了。这种色素在叶片中含量的上升可以增加叶片的黄色调和明度。根据王亮生副研究员的研究,在香山黄栌叶片的颜色由绿转红的过程中,黄酮醇苷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因此黄栌的红就会像艳丽的晚霞。通过其他学者对银杏叶片的研究发现,同花青素的合成一样,光照和温度对黄酮醇苷的合成影响最大。黄酮醇苷有助于植物抵抗紫外线,因此紫外线强度较大的光照更能增加叶片中黄酮醇苷的含量。同时适当的低温和较大的温差也可促进黄酮醇苷的合成,提高叶片的艳丽程度。 更红更绚烂 【树叶犹如鸡爪的鸡爪槭(Acer palmatum)和李属的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颜色分别呈现出纯净的红色和紫色。】 不同植物叶片中的色素组成有所差别,也就造成了秋天缤纷多彩的叶片颜色。红色或紫色是由于新合成的花青素在叶片内积累,如黄栌、鸡爪槭;而变黄的树叶,如银杏、杨树的树叶中一般没有花青素的积累或者含量很低,于是叶绿素降解后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黄酮、黄酮醇类色素)的颜色占了主导地位。 【印在海蓝色天空下亮黄色的银杏树叶,秋天的银杏叶和红叶,你觉得谁更好看?】 其实,就算是黄栌本身,不同植株的秋叶色彩也是不尽相同的。王亮生副研究员告诉果壳网,经过多年的观察,香山公园黄栌秋叶的呈色主要有“黄”、“橙红”、“紫红”和“红”4种叶色类型。在变色期,这4种类型的黄栌叶片中,花青素的含量差异较大,颜色越红,越深的,花青素含量越高。虽说颜色的差别会增加层次感,景色也更加丰富,但如果黄色过多还是会对红叶的观赏效果打点折扣。王亮生副研究员及其研究小组发现,外施乙烯利可以有效的改善黄栌秋叶的颜色,加深红色,并且不会使叶片提前脱落,缩短观赏期。目前,他们也正在研究其它人工改善微环境、调节小气候来改善叶色的方法。
不知何时开始,办公室里每一周都会有不同的新鲜花朵出现,后来才知原来是姑娘们去和楼下的花店定的,每周他们都会送来不同的花朵,供大家装饰自己的办公环境。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存在美,每周都有不同的花朵送到你身边这件小事也值得高兴。那么大家都来学习一些基本的养花技巧吧,让花朵保持的更长久,造型也更好看。 1. 使用干净的花瓶 首先需要保证你使用的花瓶要是干净的,而且用的水需要是清澈新鲜的。 2. 将根茎按角度剪切 用剪刀按斜角剪掉1-2英寸花茎,每隔两三天剪掉一点。 3. 剪掉靠上面的叶子 将花束靠上面的叶子剪掉,不要让他们泡在水里,以免腐烂弄浊清水。 4. 有序安排花朵 不要将花朵一起放入花瓶中,一支一支来插入花瓶,这样你将更好的安排花瓶中的花朵,他们也不会被由于挤压而死得很快。 5. 喂养她们 不要忘记为花朵添加养分哟,将花瓶中倒上稍微温一点的水,再加入一些花朵营养素,可以使花朵更长保持活力。 6. 自己制作营养素 自己也可以制作花朵营养素,在温水中加入一些柠檬汁和方糖一块即可。 7. 购买健康的花朵 如果你需要购买花朵,请挑选花骨朵紧的,枝叶油亮的花朵,而且请确保你在买完花后可以径直回家将他们插入花瓶中,不要脱水过久。 8. 玫瑰需要单独供养 有些花,像玫瑰和水仙,不能与其他花放在一起。水仙会分泌一种液体会伤害到其他花朵,而玫瑰若与其他花朵一起供养则会受影响而死掉。 9. 保持花朵处于清凉环境 花朵喜爱呆在清凉的环境里,但也不能受冻。不要将他们放在电视或其他电器的上面,以免过热导致花朵枯蔫儿。 10. 定期更换清水 定期两三天换一次花瓶里的水,并使花朵之间保持同样的空间。
换盆也叫翻盆,随着花卉植株逐渐长大,需要将花卉由小盆移到较大的盆,这个过程叫做换盆。凡是养花,都会遇到换盆的问题。比如:从地栽换为盆栽,从小盆换为大盆,从普通土盆换为带釉瓷盆等等,掌握好换盆的技术方法是花木成活、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 例如,在秋季,有两种木本植物,茶花和六月雪。茶花处于花蕾期,此时不适合换,因为在花蕾期换盆会影响生长;六月雪花期早已结束,这个时候,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是可以给它换盆的。 换盆具有两面性,它不是万能法,如何做,也要看条件的,下面重点讲述这个方面。 换盆的好处 可以通过换盆,将植物转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下生长,这对它有促进作用;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植物换盆之后会长得更好。 换盆的风险 任何植物,只要经过动根换土,那么要恢复生长就要重新再缓苗,之前长得如何全白费了,需要重来;换盆之后,如果外界条件不合适,如高温、寒冷,则会影响它得成活,甚至,直接就会让它Q掉。 一、技术要点 1、使用新盆前的技术处理 凡用新盆换盆或养花前,都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昼夜,刷洗、晾干后再使用,以除却燥性和碱性;如使用旧盆,一定要先消毒、杀菌,以防止带有病菌、虫卵,方法是先将旧盆放在阳光下曝晒4~5小时后,喷洒1%的福尔马林溶液密闭1~2小时,敞晾5~6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洗时用刷子内外刷洗干净,清除可能存在的虫卵等。 2、选择相应口径的花盆 应根据植株大小选用花盆,要求花木植冠幅多大就选择多大口径的花盆。有人为节省小盆换大盆的麻烦,常喜欢用大盆养小花,这样做是不对的,对花卉生长十分不利。因为花小需要的肥水少,而盆大土多,不仅是浪费,而且往往不易掌握水肥量,反而影响了花卉的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营养过盛而生长慢,难以开花的现象。 3、花盆底部的处理 上盆前,要先将花盆底部的排水孔用1~2块碎盆片盖上,使呈“人”字形,使排水孔“盖而不堵,挡而不死”,遇到水分过多时能从碎盆片的缝隙中流出去,避免盆内积水造成根系窒息,生长不育或死亡。换栽君子兰、兰花、郁金香等名贵花木,盆底除多垫几块碎盆片外,还应垫些煤渣或小碎石块,以增加排水能力,解决通气性等问题。 4、正确地栽植花木 花卉植株必须放入盆中央,踏实扶正后四周慢慢加入营养土,加到一半时轻轻压实,使植株与土紧密结合。对不带团的花木,当营养土加到一半时应将植株轻轻向上悬提一下,使根系伸展,然后一边加土一边把土压紧,直到距离盆沿2~3厘米为宜。花木栽好后,浇一次透水后,放置荫凉处半个月左右,等花木逐步恢复生机适应盆土环境后,再移到有阳光的地方转入正常管理。 二、具体方法 1.于初春花卉将要萌发之前进行。 2.花盆在制作过程中,盆底孔往往带有一圈向上的边沿。此边沿若不去除,会影响雨季排水,应在换盆时敲掉。上盆时还可用一块塑料窗纱垫底,防止蛴螬等钻入盆内。 3.换盆时倒出的根系土坨,必须用锋利的花铲削去外层老根,根系表土也要用铲子掘松,否则根系弯曲在盆壁周围不得伸展,容易受旱、涝、寒、热变化的影响,植株往往发育不好。换盆时最好保留1/3老土,添进2/3新土,增加肥料。 4.新土换盆后,必须将盆土压实,避免浇水后盆土出现洞穴,影响根系吸收水分。另外,要留出浇水的位置,不能因盆土太满而没有盛水的地方。 5.换盆半天后浇足浇透水。换盆后第一次浇水最好用浸盆法,将盆花放入水盆中,待盆土表面湿润再取出放置。第一次浇水后,要待盆土干到表面发白时再浇,掌握“不干不浇”的原则。 6.换盆后的盆花应放在阴凉处,切不可曝晒,要经常向叶面喷水。在此期间,花卉不能施肥,8天以后再逐步移回阳光下。 另外,盆景培养过程中的换盆宜选用原株换原盆的方法:植株倒出后将土球上下扒去一层泥土,剪去老根和顶梢,换上新土,将花木仍栽植在原盆里,这样可使株茎长粗,树冠扩大。最后,有些花卉换盆时,应剪去一些枝叶,以减少蒸发。凤梨科的花卉在换盆时,还应用塑料薄膜罩盖,保持高温、高湿,直到恢复正常生长为止。 三、换盆的注意事项 1、换盆的时候,植物根部尽可能多带些土,尽量避免裸根;这是由于,带土移栽要比裸根移栽更容易成活。 2、换盆时,如果原来的花盆为软塑料盆(或者纸杯),建议剪开,这样做不会伤到植物根系。 3、换盆不要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一般植物,两次换盆之间,至少要间隔半年甚至更长;但对于处于育苗中的植物,有特殊情况,看苗子生长情况,苗子长大一圈,就可以给它换,这点是可以经常换的。 四、换盆时机之看季节 1、最适合在春、秋两季进行;有的植物,冬季也合适。 2、但无论如何,绝对不要在盛夏高温时期给它换盆,换盆后遇高温,不仅会影响缓苗,而且会让它Q的更快。 五、换盆的时机之看植物生长情况 1、最适合在植物休眠期、生长初期进行,这两个阶段换盆,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 2、最不适宜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花蕾期、开花盛期、结果期进行,这个时期换盆,轻则影响生长,让其错过生长期;或者让本该开花的植物错过花期等,造成的后果很严重。 3、对于正处于缓苗期的植物,也不要换,因为花根本来就受损伤,此时再换,会造成二次损伤,让缓苗期无限延长(本该几天能恢复的,被迫拖延到十几天或者更长),如果换盆季节不合适,赶在盛夏季节,甚至有可能会因此而直接Q掉。 六、案例分析 1、对于新买的植物,一般情况下,只要花盆合适,能不给它换就不给它换;但如果觉得花盆不合适或者土壤不合适,完全可以在买来之后当天给它换,不要等拖延几天后再换,因为这样会涉及二次动根缓苗的影响,缓几天再换盆,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2、在同样适宜换盆的季节,能否换盆还要参照植物的习性,分别对待。